计算思维实践框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周推荐|计算思维实践框架研究

原创李泽李伟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周前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众多行业的优势愈加明显,计算思维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英、美、韩、澳等国家相继将计算思维纳入课程体系。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将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围绕计算思维的具体含义和组成,本文从计算实践角度提出了一个包含四个维度的计算思维实践框架。该框架能够为计算思维相关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及表现性评价提供参考,为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K-12阶段的落地,提供一套可操作性的指南。

计算思维的构成与计算实践

自计算思维概念提出以来,对于计算思维的具体构成,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多数文献都是将计算思维分解成数据分析、问题分解、抽象、算法等多个子概念或实践,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培养过程的关注。2012年,Brennan和Resnick以基于设计的Scratch互动学习为基础,提出了计算思维的三维框架,包含计算概念、计算实践及计算观念三个维度。计算概念指的是在编程中广泛运用的概念:序列、循环、事件、并行、条件语句、运算符号和数据。计算实践指的是作者对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研究中将其分解为四个部分:试验与迭代、测试与调试、重用与改编、抽象与模块化。计算观念指的是学习者对超出作品本身事物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包括表达、联系和质疑。该框架为计算思维的教学和培养提供了参考,也为计算思维的评价提供了依据。计算作品是反映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该研究也尝试从受访者的计算作品入手,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计算思维。但是,该框架基于对创作实践部分的维度划分比较粗略,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缺少关注,对计算思维培养的落地缺乏明确的指导。思维的过程是思维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作品创作的过程正是反映思维过程的重要方式。因此,对计算作品创作过程的关注,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环节。

计算实践导向的计算思维实践框架

本文提出的计算思维实践框架,是基于上述三维框架中的计算实践维度进行补充和架构的。从过程要素和行为表现的层面分析,计算思维的过程是问题解决中的逻辑思维、算法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具体作用过程。在各国的计算思维课程设计中,都强调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问题解决”是本研究架构计算思维实践框架的主线。思维具有生产性,人们会为解决问题制作思想产品,故评价“作品”是分析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计算思维实践中,学习者产出的计算作品就是思想产品,而产出作品的过程离不开利用计算工具和计算原理进行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来建构知识,正是建造主义所强调的学习过程。因此,设计因素是我们对计算思维实践框架进行架构的另一重点。

结合计算思维的内涵,以及根据建造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计算思维实践框架。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历经分析、设计、创造和评估四类行为表现。在每一类行为表现下,分别由三至四个不同的具体实践组成,最终形成计算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框架对计算思维实践按照行为表现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划分,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每个实践行为之间是高度相关、相互交织并不断迭代的,实际教学中也应综合使用以完成教学目标。接下来本文将对各个维度进行阐述。

图1计算思维实践框架

1.计算思维实践之“分析”维度

分析问题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的开始。本文将该维度分为问题定义、问题分解和数据分析三个实践过程。问题定义是问题解决的起点,它指的是学习者识别并理解计算问题的过程。在明确了问题的目标与本质后,学习者便可尝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易于控制和实现的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应基于经验或理论判断可行的计算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能够使用合适计算工具解决的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界定后,学习者还应当对问题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视角是一种新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如何高效地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描述也涉及了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使用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数据,并且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和合理组织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合适的处理后,学习者还应使用计算工具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识别规律和关系,进行推理和预测,并使用可视化的方式将结论表达出来。

2.计算思维实践之“设计”维度

在对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解并确定需要达成的目标后,学习者就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设计。计算作品是学习者最直接明显的产出,而作品的设计过程是评估学习者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在设计中首先要关注方案的整体性,抽象出问题解决的模型;然后明确模型中具体的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