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澄西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pdf

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澄西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

胸怀。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帝、诸侯、卿木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窄予一种称号以卷贬善恶,称为“谥(shi)"

或“谥号"。帝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

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用字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以《逸周书•谥法解》为参照,朝廷欲赐大臣谥号,往往援例此书办理。

早期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秦穆公、魏安;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等。其余人(指非帝者)大

多用两字,如文忠公、忠烈公等。

古代谥号是有一定制度规则的,一般而言,文臣谥曰“文",武臣谥曰“武"O

东晋的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文贞”是对文臣最大的褒奖,是极美的谥

号,朝廷不轻易授予。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旦都被谥为“文贞"O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

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在中国的历史上,宋代以降,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宋代的

夏珠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

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

谥号,皇帝一般是不肯轻易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所以,“生晋太

傅①,死谥文正”也就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至高追求。

(注)①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三公之一,正一品位,为辅弼国君之

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卿木夫(dai)笛予(gei)裹贬(bao)避诔(hui)

B.卿大夫(da)给予(ji)褒贬(bao)避讳(wei)

C.卿木夫(da)笛予(ji)裹贬(bao)避诔(hui)

D.卿穴夫(dai)笛予(ji)裹贬(bao)避访(hui)

2.根据文意,文中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援例:求援以隆:以后

B.援例:引用以隆:国家破灭

C.援例:求援以隆:国家破灭

D.援例:引用以隆:以后

3.“为”字的第二笔是“>1",“臣”字的第二笔是(),“此”字的第五笔是()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材科,完成后面小题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①西方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你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的选择。我觉得这话

讲得很有道理。读什么书,也许比你读书更重要。

②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贪婪的想法,要把关下好看的书都读一遍。因为这个野心,我不断地找书、拼命地读。有

些书对我来说是有点艰涩的,但只要里面有一点点好看的,我就会读下去。

③有一件东西,只要你一旦拥有,永远就属于你,不会被别人夺走,就是你读过的好书。你读过这本书,感动了,

这本书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跟你的生命、血液融合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你,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从你的生命

中夺走——这种感觉就像被枪打中了一下,在身上留下一个口子,流血,痛,最后结成一个疤。以后只要看到这个疤,

就想起当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不会消失的。

④我觉得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这样的习惯: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你记住作者的名字,然后你再去找这个作家其它的

书。我回忆少年时代的阅读,很多作家就是这样认识的。也许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或者别的地方读到的一本书,但如

果我喜欢了,我就会用心记住他的名字,然后找他别的书。

⑤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借到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