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一单元 第2节中国宗教绘画 教学课件.pptx

《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一单元 第2节中国宗教绘画 教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浓妆相宜写丹青第2课中国宗教绘画

学习导语本课选取了宗教绘画的两个典型作品《洛神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供同学们学习和赏析,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宗教绘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赏析此类作品应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和绘画细节,体会作者创作这些作品的出发点,分析画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画作反映了怎样的主题、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作品欣赏壹《洛神赋图》贰《八十七神仙卷》

《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此画三国魏曹植的名作〈洛神赋〉的一段,描写洛川之神宓妃驾六龙乘云车,「文鱼警乘,玉鸾偕游,鲸鲵夹毂,水禽翔卫」,旌旗飞扬的景象。刻画精细,流水、卷云、小树及河岸的画法,存有早期山水画的稚拙之趣。选自「名绘集珍」。画无作者名款,旧传顾恺之长於人物画,以线条精细优美著称。

作者简介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尤其擅长人物画。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图2-2顾恺之像

创作背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画成的册页。画面通过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图2-1《洛神赋图》

作品赏析《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展开画面,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2]画中宓妃的目光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有的几丝无奈几丝哀怨,有的几分妩媚几分娴雅,有的几许惆怅几许依恋,有的则眉目含情,仪态万千。[3]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2]此册页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图片来源于《新洛神》电视剧中剧照作品典故传说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时曾遇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曹植获得甄后遗枕,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而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将甄后和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对故人的怀念和感情寄托。

艺术价值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徐悲鸿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作者简介吴道子(680-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唐代第一大画家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

文档评论(0)

小飞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